找到相关内容314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(上)

    结果中国人接受了错误的输入品,而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真理。」在《天主实义》 一书中,利氏更是将范晔在《後汉书》中所记载的汉明帝遣使去月氏佛法一事附会成:明帝所梦见的神人(或曰金人)实际上是於「一千六百...佛教最初传人中国时的情形相似,当时中国人把传教士也看作是方士中的一种。中国人一直认为传教士们有神秘的草药能使水银变银子。在利氏的记载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他曾替邪魔缠身的人驱魔、帮助没有後代的夫妇子等等诸如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23079527.html
  • 禅门开悟论

    必然第六识异军突起,必然离开禅十万八千里了)   当他重新回到清凉那里,清凉告诉他佛法大意是:“丙丁童子来火”。这时候,玄则和尚应该才明白,所谓五根和第六意识和禅之间的奥妙。深入禅时,六根是如如不动的。   这个过程就好比玄则佛法,当他富于表面时,以为已经得了禅法。后来被否定,他遂起了大疑,正是这个疑惑(作用大概类似于念诵佛经,或者类似数山羊,让人入禅定),让他不知不觉进入禅的境界(但他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5580909.html
  • 真如寺建塔迎舍利纪实

    外交事务的公署称大鸿胪寺。相传东汉七年,明帝梦见金甲神人,次日遍询群臣,得知是西方佛圣,于是派遣郎中蔡谙、博士王遵等到天竺佛法,后遇印度高僧摄摩腾、竺法兰。永平十年,僧摄摩腾、竺法兰白马驮经来到洛阳,...

    玲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33482409.html
  • 远绍如来,近光遗法──试论玄奘法师的人生目标及其坚持

    翻译家,他也是佛教宗派“法相宗”的创建者。观其一生事迹,皆以宗教活动为主,可分为两个阶段:前半段为佛法,冒生命危险西行,去国近 19 年,跋涉 25,000 公里,足迹遍及西域及印度等 118 个国家;后半段则是为弘扬佛法而译经,翻译经书 75 部,共 1335 卷。  有关玄奘的生平概要,论者很多,此处不必赘述。这篇短文的目的,是希望透过玄奘事迹的几个片断,点出他做为一个历史人物最特立独行的一面...

    吕安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1385692.html
  • 隋唐佛学的特点——在西南联大的讲演

    禅宗搬了去。日本所谓古京六宗,是唐代中国的宗派。而其最早的两个名僧,一是传教大师最澄,一是弘法大师空海,其所传所弘的都是中国佛教。所以到了隋唐,佛教已为中国的,有别开生面的中国理论,佛法者都到中国来...

    汤用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45192199.html
  • 从现实主义角度考察法显之达美洲

    哥伦布的行动具有等量的价值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。   一、二者的航行目的不同。法显于公元399年,为了佛法经典,西行印度,在印度活动了8年,在任务完成之后,在412年准备回国,他绕道...他新佛法,而不是去寻找一个他未到过的大陆。哥伦布的目的是什么呢?他是为了横渡大西洋探索前往东方的航道。《马可.波罗行记》中对东方文明富有的描述,极大刺激了欧洲人前往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,而在哥伦布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3692695.html
  • 玄奘学概论(1)

    佛法,下度众生”为目标的“菩萨”是修道者所追求的理想。大乘佛教菩萨道的思想,透过佛世时“本生谭”思想的传播,佛弟子们并不陌生,但促成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动力,却与部派佛教时大众部思想开明的比丘群有关,...来自《梵网经》。慧远的僧团,除参考其师道安的制度外,鸠摩罗什所翻译的大乘经律论典,亦是重要来源,《十诵律》的精神用在僧团内部日常生活,《梵网经》的菩萨道精神靠“白莲社”实践,以达到“上佛法,下渡众生”...

    黄运喜 编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0550876.html
  •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

    而其他异译对译作“行”者,如支谶本“作是,为深不?”(8/457b)前秦本对译为“其作是行,为深行不?”(8/530a)又支谶本“若所求为勤苦耳,不佛法也。”(8/455a)后秦本对译为“汝所...的有些词语看似基本对应,但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译,譬如支谶本有“若所求为勤苦耳,不佛法也。”(8/455a)北宋本对译作“汝所修行是轮回行,非菩萨行。”(8/643a)又如后秦本“即以三千石天...

    胡敕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1958380.html
  •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

    灭烦恼,并无一法可得。若得烦恼灭尽,即是无上菩提也。   是故慧海禅师初参马祖。祖问,来须何事?曰来佛法。祖曰,我这里一物也无,甚么佛法?自家宝藏不顾,抛家散走作么?   是知不见一切法,即见般若...埋葬自己的佛性亦愈深。无边佛法,何须外?自家性中本来具足也。   如何方能使自己的佛性显现?简而言之,只是除烦恼而已。   若能除灭五欲,佛性便得渐显。若能除灭五盖,佛性便得渐显。若能除灭十不善,佛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5664308.html
  • 能断金刚般若经讲要

    属於修;应以胜相无相观,属於摄伏也。以下各段,例此可知。   次佛法身行有二:一言说法身,二证得法身。妙生言颇有众生於当来世至法尚应舍何况非法。   佛家计时,以五百岁为一纪,正、像、末法,岁各...证得法身,彼布施功德终可计量,而此法施则无上菩提诸佛世尊悉从之出,佛佛相生,展转无穷,德可量乎。经说非佛法是名佛法,则又以遣法施之名字计执也。菩萨佛法身(诸佛以法为身),至此方为究竟。   本段与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166679.html